2009年3月6日星期五

《轉載自2009-3-6 新報》


《然後怎樣》,一個悼念校園的故事,也是新晉導演譚運佳
為自己讀書生涯所作的一個終結。一次偶然,一次重踏昔日校園的經歷,道出了一段尋常不過,卻又教人動容的故事。

可能源於過份的天真與浪漫,青年人對於社會有着過多的憧憬。然而,這個社會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迎合我們的想法,現實只會殘酷地蠶食理想,壓榨青春。受盡現實的逼迫,以殺校作為題材的《然後怎樣》,是一套對社會作出控訴的作品。

校園生活的懷緬
一次偶然的機會,《然後怎樣》的導演阿佳走到了年少時的母校想要懷緬一番,看到的卻盡是凋零落泊。散落的枱櫈,亂佈的獎座,就像是宣告母校的死亡。「看到這樣的情景,我在心裏便構思了一個關於校園的劇本,希望能夠為我的校園生活作一些紀念。我希望能夠引起觀眾的共嗚,雖然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階段,但每個人都一定有經歷過校園生活,以校園為題材便最簡單能夠與所有人溝通得到。」

沒有一般校園電影的陽光燦爛,單看《然後怎様》充滿灰調的劇照,加上殺校的題材,已經隱約感受到戲中的沉重感覺。沉重還沉重,戲裡所講的並非要挑起你的負面情緒,而是希望讓你懷緬一番那可貴的校園光陰。「看這部電影,就像翻開一本紀念冊般,讓你拾回昔日的感覺。就以我為例,畢業與殺校的感覺很相像,其實只有一線之差。所以,我便寫了這樣的一個劇本,藉由這一個途徑去重拾以往校園的感覺。」

為回憶競逐理想
剛畢業的阿佳,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系的畢業學生,就像很多大學生一樣,對於踏入社會感到不勝唏噓,《然後怎樣》其實就是他的真實投影。也有幸得到一班同學、朋友的仗義相助,他興致勃勃的參加了鮮浪潮短片競賽。拿着不多的本錢,競逐自己的理想,為的並不是出人頭地。而是希望有份參與製作的朋友們,都可以有一段能夠共同懷勉的回憶;就像戲中的那所學校一樣,即使被殺了,也永遠存活在所有人的心目中,因為它的確曾經存在過。

殺校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必要步履,就像人總要長大一般;但在很多人眼裏,這其實也是抹殺歷史的一個過程,即使那是如何的微不足道,那仍是對逝去青春的壓榨。這套電影,正正就是刻劃青春的印記,就像其英文名字一樣,Before we were young,好趁青春時大聲疾呼一番。

文:陳柏迪
~~~~~~~~~~
33rd HKIFF,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
第四屆鮮浪潮短片競賽:

Screening Date and Details:

Date: 29 Mar 2009
Time: 12:30 PM
Code: 29SM3M2
Venue: HK Science Museum Lecture Hall
香港科學館演講廳
Online Booking Starts on 1 March 10:00AM

Date: 12 Apr 2009
Time: 9:00 PM
Code: 12AC4E2
Venue: HK Arts Centre Agnès b. CINEMA!
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.電影院
Online Booking Starts on 1 March 10:00AM

http://www.hkiff.org.hk/eng/film/detail/11/1225.html